肠易激综合症是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或大便性状改变为临床表现,而缺乏胃肠道结构和生化异常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
肠易激综合症患者小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异常,周期明显缩短,空肠出现较多离散的丛集收缩波,且腹痛发作者中多数与之有关,这些变化在应激和睡眠中更为明显。
研究发现肠易激综合症患者多数具有对管腔扩张感觉过敏的临床特征,其平均痛觉阈值下降,直肠扩张后的不适程度增强或有异常的内脏-躯体放射痛,提示脊髓水平对内脏感觉信号处理的异常。
心理应激对胃肠道功能有显著影响,它在肠易激综合症症状的诱发,加重和持续化中起重要作用,相当一部分患者伴有心理障碍,其中以焦虑,抑郁为主。
部分肠易激综合症患者在发病前有肠道感染史,在由各种病原(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胃肠炎患者中有部分发生肠功能紊乱,有10%可发展为感染后肠易激综合症。
部分肠易激综合症患者的症状与食物有关,可加重其症状,食物中的纤维发酵可能是过多气体产生的原因,此外,肠道菌群的紊乱可能也是产生症状的原因之一。
肠易激综合症诊断标准以症状学为依据,诊断建立在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上,推荐采用目前国际公认的肠易激综合症罗马III诊断标准:
反复发作的腹痛或感觉不舒服,最近3个月内每个月至少有3天出现症状,合并以下2条或多条: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符合以上标准。
肠易激综合症的检查:多次(至少3次)大便常规培养均阴性,便隐血试验阴性,血尿常规正常,血沉正常。
治疗原则:肠易激综合症症状较多且易反复,不能单纯依靠特定的药物治疗,需按不同个体采用综合性的全身性治疗。
1、生活和饮食调节:避免诱发因素,饮食选用易消化、少脂肪,禁食刺激性、敏感性食品。对便秘、腹胀者,可适当多吃些富含纤维素,但不易产气的饮食,避免过食及零食。以腹泻为主的患者,应少吃含粗纤维的食品。
2、心理和行为治疗:精神状态与肠道症状密切相关。医务工作者要以同情和负责的态度向病人解释疾病的性质和注意事项,应解除病人许多疑虑的心态,使其消除恐惧,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必要时应用镇静、抗抑郁治疗。
注:对有明显精神症状的患者除上述治疗外还要加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物。
擅长项目: 擅长儿科危重症、疑难症及常见病的诊断治疗及抢救。
医生简介: 儿科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广东省分会会员,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医疗系。从事儿科临床、教学...[详细]
儿科诊疗区环境舒适,设施完善,完全按照孩子的心理习惯设计布置.
云集10多名国内有名的儿科医生,每一位在儿科都是。
采用的是目前世界上优良的诊疗技术,斥巨资引进国内外优良医疗设备.
实施"一医一患一诊室"的私密诊疗环境,尊重和保护儿童隐私.